究竟Nasi什麼?認識馬來西亞飯類料理
說到馬來西亞料理,你會想到什麼?相信只要稍微了解馬來西亞料理,腦中定會浮現盛盤上鋪著大片香蕉葉,葉子上擺著五花八門的飯、咖哩、辣醬、黃瓜等等。菜單上常看到的「nasi」表示這道菜是飯類餐點,只要後面接的詞不同,美味也會大相徑庭。今天我們來認識馬來西亞最常見的「nasi」吧!
目錄:
(圖源:flickr)
嬤嬤炒飯(Nasi Goreng Mamak)
只要看到「mamak」這個字,便表示這道美食出自南印度穆斯林之手,特色除了使用清真食材,香味也令人胃口大開。嬤嬤炒飯配料包含豆腐和魚糕;調料上除了辣醬,還會放入Maggi咖哩味麵的調味粉,是整體味道的核心。有些店家在炒完後,還會在上面放煎蛋。
(圖源:flickr)
甘榜炒飯(Nasi Goreng Kampung)
「Kampung」意指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的土生鄉村。洋蔥、紅蔥頭、蒜之外,甘榜炒飯也使用鳥眼辣椒、空心菜、蝦膏、魚乾一起炒。甘榜炒飯沒有加蛋,不過擺盤時會跟黃瓜或番茄一同上桌。要上桌時,炒飯上還會再灑一些魚乾。
(圖源:flickr)
芭達雅炒飯(Nasi Goreng Pattaya)
比起調味,這道炒飯的亮點在於呈現方式:炒飯包覆於薄薄的蛋皮中,等要吃的時候從上翻開,有種開禮物的驚喜感。芭達雅炒飯常跟黃瓜一起上桌,蛋包還會擠上辣醬。雖然名稱叫「芭達雅」,但跟泰國一點關係也沒有,是百分百的馬來西亞料理。
(圖源:Wikimedia Commons)
美國炒飯(Nasi Goreng USA)
跟上一道同樣也是跟外國八竿子打不著的種類。美國炒飯的「USA」其實取自三個食材的縮寫:udang(明蝦)、sotong(花枝)、ayam(雞肉)。這些食材在早期是高級的象徵,不過現今市面上的美國炒飯都以雞肉、牛肉為主。炒飯本身用紅醬拌炒,盛盤後旁邊會淋上用肉汁燉煮的雞/牛肉跟蔬菜,最後在上面放煎蛋。
另外在泰國也有「美國炒飯」。雖然兩者沒有關係,但同樣都是以外國為名的道地菜。
(圖源:flickr)
馬來菜飯(Nasi Padang)
馬來菜飯其實就是印尼最為津津樂道的美食「巴東飯」。與扁擔飯類似,馬來菜飯有多種預先煮好的菜色可供選擇,上桌方式可能向合菜那樣,飯與菜方開盛盤。不過多數是直接把飯跟菜盛再同一個盤子上。馬來菜販常見的配菜包括椰汁咖哩(gulai)、炸茄子、仁當咖哩、燉波羅蜜、烤魚等等,當然也少不了一勺開胃的叁峇醬。
馬來菜飯跟印尼巴東飯有個不同是點餐方式。在印尼,巴東飯算固定菜式,店家會直接盛好上桌;在馬來西亞,客人則可以決定要吃的菜色,店家會一樣一樣加在飯上。
馬來蒸飯(Nasi Kukus)
源自於馬來西亞半島東岸,並在巴生將名氣傳開來。製作馬來蒸飯時,白米會填進小小的鋁罐中蒸熟。馬來蒸飯的常見配菜與椰漿飯類似。黃瓜、叁峇醬自不必多說,肉類主食常使用馬來香料雞(ayam goreng berempah)或是北馬燉肉(gulai daging utara),兩者都運用豐富的香料創造難忘滋味。
想嘗試馬來西亞最正宗的馬來蒸飯,歡迎點進了解:【MY】Warisan Nasi Kukus
(圖源:Warisan Nasi Kukus)
香料飯(Nasi Briyani)
香料飯源自中東,除了在開齋節是西亞常見菜色,也是遍佈南亞、東南亞的美味佳餚。原本用於烹飪肉類的香料與炒醬經與米烹煮後,湯汁的精華完美鎖進米飯中。
米飯鬆軟,香氣四溢;跟飯一起蒸煮的雞、牛、羊肉也變得十分軟嫩。無論怎麼吃都能嚐到滿滿的香料辛香,回味無窮。
安班飯(Nasi Ambang)
印尼與馬來西亞相鄰,飲食文化也在長時間的交流下相互影響。安班飯即是其中一例。安班飯是印尼爪哇知名美食,傳入馬來西亞後,在雪蘭莪州及柔佛州的爪哇社群非常普遍,每逢佳節都會看到這道美食。
標準的安班飯會包括飯、炸天貝、炸花生脆片(Rempeyek)、仁當咖哩和炒叁峇醬。當然,隨著樣式增多,這一飯四菜也變出更多選擇,就連炒麵也可以成為配菜!
(圖源:Wikimedia Commons)
Nasi無窮的驚喜!
從上面介紹的餐點可以時不時看出印度、印尼、中東飲食文化的影子,足以道出馬來西亞因移民歷史譜出的繽紛景象。每一樣料理都是特別的故事,都能從中嚐到不一樣的南洋滋味。
華人在馬來西亞美食上也貢獻良多。紅遍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的海南雞飯,就有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。點開下面連結了解更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