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简便的中华菜 “春卷” (上):从中原传入中南半岛
华人的 “华” 有花朵之意,举凡落脚处,皆有古老的东方文化生根、开花。在《中华料理海外大改造(上):渡海南漂的家乡味》和《中华料理海外大改造(下):越过日本海和太平洋》两篇文章,我们介绍中华料理传到世界各国后产生的多元面貌,其中 “春卷“ 是中华料理中最广泛流传的美食之一。無论到哪个国家的中餐厅,都可以看到春卷的身影。春卷为何叫春卷?传到其他地方后又发展出什么变化?本篇将为你介绍博大精深的春卷文化。
春卷的由来和清明节习俗
春卷在成为国际知名的料理以前,最初是什么面貌呢?
春卷最早的面貌为 “春盘”,在立春时将饼和五辛菜装在盘上享用,到了唐代就演变成 “咬春” 的习俗:把春季初长的鲜蔬包在饼里享用,以表迎春、祈求丰收之意。常见的馅料有芹菜跟韭菜,用意分别是期许人 “勤劳工作” 、 “生命长久” 。除了在民间普及,宋代(西元960-1279年)以后也成为宫廷常见的节庆食物,拌菜一个比一个豪华。
現在春卷时常会联想到寒食节。寒食节原本是独立的节日,尔后则并入清明节一起过。依古代的历法,寒食节当天不能生火,因此也被称为 “禁火节” 。春卷因为全部食材都可以事先备好,制作时也不需要开火的关系,就成为清明节前夕常吃的美食。
春卷普遍出现于摊贩、夜市,也有餐厅主打春卷为招牌。春卷在各地有不同的吃法,有炸的有直接包的,叫法也有些微不同,例如在闽南、台湾一带,春卷常常被称作 “润饼” 。闽南常常会用到海蛎(牡蛎)、海苔等当作包料,台湾则是用红烧肉、鸡蛋丝等材料包成,两者都会撒上花生糖粉作调味。 (图源:George Ruiz)
春卷一般都是咸食,但也有甜食的版本:闽南润饼有放入麦芽糖、花生糖粉的甜润饼,甚至在台湾宜兰,还发展出把芋头冰淇淋、芫荽、花生糖粉包进饼皮的 “花生捲冰淇淋” 。
花生卷冰淇淋(图源:flickr)
然而正当以为春卷的花样已经够多,怎知传到其他地区后,还演变出更丰富的花样!接下来我们将看看当春卷传入受儒化最深的东南亚国家 “越南” 时,发展出什么样的面貌。
用米纸包裹的健康美味——越南春卷
越南独特的历史,让当地美食杂揉中华料理、法国料理及当地元素,谱出独一无二的美食版图。越南曾属中国的藩属国,从西元前200多年就开始受中华文化的薰陶,春卷何时传入越南已经不可考。不过传入越南后为了迎合当地口味,饼皮、包料都换成别出心裁的搭配。不同于中国春卷用面粉跟水搅成面糊制作,越南采用干燥的米纸(bánh tráng),轻盈薄脆、方便储存,等需要用再用水浸湿,就可以成为弹性十足的透明饼皮。
生春卷(Gỏi Cuốn)
生春卷又称 “夏卷” ,据说是大越时期光中皇帝(Quang Trung Hoàng Đế;西元1788-1792年)任期间发明的。当时为了战事移动需要,食物不但要轻巧,方便携带,最好也不用开火烹煮,于是就用米纸包好生菜和先前煮好的食材,生春卷因而诞生。
生春卷一般会包入米线、生菜、香草、虾仁或猪肉等食材。由于春卷本身味道非常清淡,食用前会先沾越式鱼露酱(nước chấm),让整体呈现甜滋滋、酸溜溜的滋味。此外,也有其他种类的沾酱,包含豆香味浓厚的越式豆瓣酱(tương xào)、由腌鱼等材料制成的越南鱼酱(mắm nêm)等等。
炸春卷(Chả Giò; Nem Rán)
炸春卷跟生春卷一样,是越南随处可见的菜色。不过早期因为制程繁杂,只有上流人士才吃得到,平民则得到新年才有机会吃。在法国殖民时期,炸春卷受到法国人青睐,甚至被冠上 “皇家馅饼(Pâté Impérial)” 的美名。炸春卷用米纸包入碎猪肉、冬粉、木耳和其他蔬菜,炸出金黄外皮。吃法则是先沾上越式鱼露酱以后,再搭配生菜、香草一起吃。
米纸的其他妙用
越南的春卷几乎都用米纸包覆食物。刚接触这个食材的人,很多都以为米纸的用途仅限于制作春卷,然而当地人其实还拿米纸开发出别出心裁的菜色。
像是南越有道特色小吃叫 “烤米紙(bánh tráng nướng)“,因为外型的关系,又有 “越南披萨” 一称。作法是直接将米纸放到烤架上烤出焦色后,铺上鸡蛋、香茅烤猪肉,淋上葱油、越式鱼露酱,最后撒上新鲜芫荽点缀。
此外还有叫 “米紙沙拉(bánh tráng trộn)“ 的凉拌料理。米纸泡软以后切成宽条,跟牛肉干、芒果丝、水煮鹌鹑蛋、红葱头、虾米、罗望子酱、越南芫荽拌在一起,变成层次丰富,营养满满的轻食。
烤米纸
米纸沙拉(图源:Khanh Ha, Tran)
广阔的春卷世界包你惊叹连连
纵观历史,大批来自广东、福建的华人移民到东南亚生根,将春卷的吃法带进当地人的生活,尤其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印尼更是将春卷打造成简便而丰富的道地美食。在下一篇文章我们将深入介绍东南亚常见的春卷种类。
点进文章阅读下一篇